CAN 协议的CRC检验是在加入与去掉填充位后进行的,因此其报错能力受填充位的影响很大[1],要靠cRC来对抗发生在传送中误码形成的假冒错是不够的。因为传送中的比特错在接收节点可能引起后面比特流的错误解释,从而把填充位误作数据而未剔除,或将数据位解读为填充位误剔除,如图3所示。此时原来发送的比特流会向前或向后错一位,从而形成大量的误码(最坏的情况下,错位之后对CRC而言均为误码),很容易超出CRC的有效检错围,造成CRC的漏检(将错帧误判为有效帧),由于填充过程的影响,单个比特错的后果被放大了。所幸的是CAN还有其他的判错手段,例如格式错,那些漏过CRC校验的帧还可能被拦下。通过仿真,由CRC与各种判错手段综合的结果其漏判率还是比较小的,约为0.1×10-6,但是,并不是CAN协议所声个比特错(HD一6)。
CAN 总线可以用ID的重新分配实现对假冒错的预防,这种重新分配的可能性在于29位的ID空间非常大,即使用去一部分对抗假冒错,剩余的部分依然足够消息的分配。对29位ID中取一部分作数字签名,这个数字签名为离线时用CRC生成的校验和。因此,仲裁域内发生等于该CRC生成多项式的Hamming距离个比特同时错才会有一个假冒错。小于卜tamming距离的比特错将是无效ID,该消息将被接收节点的过滤器滤掉,从而使假冒错无法产生影响。虽然在这里并没有进行接收ID的校验计算,因ID分配已经考虑了有效ID之间的距离,所以固定的接收滤波器足以防止假冒错。这样,无需增加软硬件的开销,CAN便可以实现与FlexRay同样的抗假冒错功能。
选用16位CRC校验和时留给消息种类的大小为213=8 192种。采用上述方案,CAN在对抗假冒错上要比FlexRayr的方法简单。
CAN 仲裁域里的SRR、IDE和RTR位的误码可能引起通信控制器对输入比特流的解释变化,但是可以采取措施防止假冒错。首先,如果仲裁域第12位、13位发生误码,就有可能在CAN2.0B的标准格式和扩展格式间产生转换(如扩展格式误为标准格式),那么节点对此时发生的假冒未加保护,因此应避免在系统里使用标准格式。标准格式误为扩展格式的情况,因帧长等被解释为ID,被滤波器及CAN的其他检错措施拦下的可能性增大。其次,在RTR位的误码将数据帧误为远程帧时接收节点收不到数据,属于故障-静默(fault—silent),是一般容错理论所要求的,远程帧请求误为数据帧时,有可能引起不良后果,这是称的可以拦截5个以下的单个比特错(HD=6)。
CAN 总线可以用ID的重新分配实现对假冒错的预防,这种重新分配的可能性在于29位的ID空间非常大,即使用去一部分对抗假冒错,剩余的部分依然足够消息的分配。对29位ID中取一部分作数字签名,这个数字签名为离线时用CRC生成的校验和。因此,仲裁域内发生等于该CRC生成多项式的Hamming距离个比特同时错才会有一个假冒错。小于Hamming距离的比特错将是无效ID,该消息将被接收节点的过滤器滤掉,从而使假冒错无
选用16位CRC校验和时留给消息种类的大小为213=8 192种。采用上述方案,CAN在对抗假冒错上要比FlexRayr的方法简单。
CAN 仲裁域里的SRR、IDE和RTR位的误码可能引起通信控制器对输入比特流的解释变化,但是可以采取措施防止假冒错。首先,如果仲裁域第12位、13位发生误码,就有可能在CAN2.0B的标准格式和扩展格式间产生转换(如扩展格式误为标准格式),那么节点对此时发生的假冒未加保护,因此应避免在系统里使用标准格式。标准格式误为扩展格式的情况,因帧长等被解释为ID,被滤波器及CAN的其他检错措施拦下的可能性增大。其次,在RTR位的误码将数据帧误为远程帧时接收节点收不到数据,属于故障一静默(fault—silent),是一般容错理论所要求的,远程帧请求误为数据帧时,有可能引起不良后果,这是另一个问题,但同时存在的假冒错将由滤波器拦截住。